wzxb 发表于 2012-12-9 14:40:34

花了几个小时看完全文,先占楼,整理一下头绪~
addoil 发表于 2012-12-9 02:04 PM http://www.pkuxk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恭喜你的读书写字提高了。

dongtianbao 发表于 2012-12-9 18:36:44

先看一遍再说吧

yool 发表于 2012-12-9 19:27:43

本帖最后由 yool 于 2012-12-9 08:04 PM 编辑

这两天有点时间,拜读了北侠第一文人宇宙大大的这篇《星空的孩子》,既然宇宙大大让真实客观地表达看法,在下也就畅所欲言了,废话少说,来了:
  不得不说,到最后我也没有看明白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哦,第一句就很打击人啊。或者说,其实我是明白的,这本小说似乎是想要证实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在浮华世界背后,你,我,所有人都欠缺的一种最原始,最真挚,最透明纯净,最一尘不染的“本源性的东西”。
  可是,我认为作者并没有很好的设计文章的结构,尤其是前面的铺垫太苍白了。
  文章中无数次的出现“神一样纯净的笑容”,而阿星“神意”的具体表现,则在前六章几乎没有细致入微的刻划,而是一再用“数星星”“仰望星空”,“长辈的诱导式的告诫”以及“纯洁的微笑”这样表面化的字句来试图加深读者的印象。
  我并不认为这是很好的方式。
  我们把小说发生的第一个情境,用航拍的方式从天空往下看:
  那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有鲜花,有海,有洁白或不洁白,精细或不精细的沙滩,但沙滩上一定有渔船,锚在水下,绳在水中,潮涨而船动,潮去而风帆止。从沙滩往上,棕榈叶和海风一起激荡,清晨的,或夜幕的村落,并不紧密的一座座房屋中间,有一个是亮着灯的,一个孩子托着下巴,脸上带着纯净的微笑,仰望星空,喃喃细语。村落里一两声狗叫,旁边阿公的鼾声,有细碎的蝉语,莫名的虫声,挂在墙外的咸鱼散发着腥腥的气息……
  每个作者头脑中都有一个画面,当这些画面变成文字,每个读者脑中都会接收一个画面。这个画面肯定是不同的。
  最好的小说家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尽可能地刻划出来,而且一定会用很优美的语言。
  差一些的小说家,可能只描绘出七八层,甚至五六层,语言可能很美,也可能不美,可能讲出故事性,欠缺了文学性,也可能反之,但一定成不了最好的小说。
  更差一些的或许连一二层都难捱,总觉得有那么一种画面是想写出来的,可是到了纸面(或电脑屏幕)上,你看着那些文字便一阵烦躁,因为你觉得这不是自己想写的东西。这要通过大量阅读,丰富的人生经验,或许还要一些痛苦和欢笑才能积累。
  好吧,现在我回头来说这篇小说第一个“大硬伤”。哈,宇宙大大不要打我啊,我可pk不过你。
  这个所谓的“大硬伤”只是我个人认为的,或许以我的能力确实是读不懂这篇小说也是可能的。
  对“神意”的描述,不知道宇宙大大有几层是将脑海里的那些画面搬到读者面前了呢?
  有些作者可能埋怨读者不“理解”自己,有“受委屈”的感觉。可是读者不是神,也不可能剖开作者的脑袋看看里面的构思。也许作者的构思是非常美妙的,但读者却接收不到,这当然非常遗憾。
  那么,阿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神意,他的纯洁,他神一样的笑容,他流淌着神的血液,都体现在哪里呢?
  是在他看傩舞时他心灵里的一阵震动,还是在仰望星空时他对世界的体悟,还是从父辈与风暴抗击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那种勇气与无畏,而彰显在阿星身上的一种心灵印记?那或许是几代人在痛苦和挣扎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而集体在阿星身上爆发。
  也可能,他的微笑呼应星空,呼应宇宙,有一种玄而又玄,不足为凡尘俗子所东西的深刻?请问作者,这神意究竟来自哪里?
  其实我认为这种小说非常难写,我自己是不敢写的,因为我真的没有那种感悟。
  如果不能把这个全篇小说最“画龙点睛”的一个关键点搞定,那么这篇小说很难抓住读者的心。
  在后面,每出现一句“那神一样纯洁的笑容”就会让读者迷茫一次,甚至产生读不下去的感觉,因为不知道那具体源自哪里,因此对阿星没有爱,尽管他和普通的渔村小孩很不一样,他会看星星,会整宿不睡数星星,会听着阿公阿嬤善意的谎言,活在一个童话梦境里,会有期待,会有信仰,可最后反应到纸面上,我的第一个直观印象便是——这是一个很安静,很孤僻,有些怪的小孩。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你前面对“神意”的刻划不够,你没有让我感觉到深刻性的东西,透彻骨髓的,深入灵魂的,直指内心的东西在里面。
  那是什么?应该有那样一种东西的。当我看到“星空的孩子”这个标题时,我是期待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在里面的,作者一定要给读者这种东西。而不能一再用直观的语句,来强加给读者这种印象,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苍白感,失去互动。
  在阿星生活的大环境中,东南沿海这一片,应该是福建境内,那么,关于厦漳泉闽南人,福州人,莆田人等等,他们的居民特性,作者是不是也忽略了呢。
  其实,如果你把这故事放在西藏,除了没有海,我感觉会更像。那种带着宗教性,有些禅意,神秘文化的语调所叙述出来的故事,我感觉非常像藏民。
  那么,狮城的文化印记在哪里?为什么阿公阿嬤会用连他们自己都不了解的星空的预言,去转述给阿星呢?阿公的“敬畏神明”太模糊,不是说就一定要用龙王或者妈祖来做说明,而是“发生在那个地方的事,它一定会产生影响”。阿公是不是应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做一个注脚呢?否则,我就感觉这有点不负责任的欺骗小孩,好吧,可能我邪恶了,可能作者脑海中是有系统性的前因后果,但在小说里没有体现出来。
  这在后面的文章中,缕缕出现同样的漏洞,和我要说的第二个硬伤一起说吧。
  第二个硬伤就是“细节性”。
    细节是决定一篇小说的“智商”的。
  现在的读者,不像建国初期那样好骗了,只有高智商的小说才能让他们心服,才能让他们代入,让他们有共鸣。
  一个失败的细节,完全会让读者“读不下去”,甚至产生厌恶感,这并非无的放矢。
  阿公和阿嬤为什么会那么高深莫测,这当然是来自于人生经验,其实不需要用大块的文字去描述,一笔带过即可,但有了这个,就不会让人产生“漂浮”的感觉。
  后面的花竹村的阿婶,为什么“经历过苦难的人生”就“无法感知”神性?说实话,读到这里我很瞠目结舌,如果“经历过苦难人生”的人都无法感知神性,那么阿公阿嬤难道没经历过苦难人生?只有在山村里老老实实一辈子的人才能感知?我不是说这个命题有对错之分,而是,二者根本没有因果关系。
  “经历过苦难人生的人”按理更敏感,更宽容。当然,也可能是反之。
  如何界定,那是作者的事。但是你必须要表达出来。还是前面那个意思,作者脑中肯定有脉路的,但是你不展示出来,读者不可能剖开作者的脑袋去看。
  现在阿婶仅仅只因为阿星的笑,就判断阿星的性格,可以说,阿婶的智商是作者给的,作者让她怎样,她就怎样?可当阿婶这样一个苦难的人,以莫须有的邪恶成反角时,很突兀。这是细节。
  东南沿海那边的人一般不骂国骂,mlgb这样的好像不说,闽南人一般骂“嘎你姥”,这种细节可以凸显地域的文化性,只有不断通过这种小细节来加深读者的印象,才能让整篇小说拥有地域风格。否则,正如我前面说,把它放在西藏大家一样感觉差不多,除了没有海。
  外面的女孩穿得很暴露,回到村子中,作者潜在的意思是这些女孩在外面做色情工作。我看过2000年左右的数据,中国妓女的构成大多是小城镇以及二三线城市的下岗面临破产家庭,贫穷地方的女孩儿反倒是在饭店服务员之类苦工的比较多。
  如果说阿星把这座大山神圣化,可以很轻易“数出一千颗星”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的人,几十户人家,回来的女孩居然都是做色情业的,忽然之间你就会发现,某种神圣化的东西突然坍塌了。虽然山和人没有必然的联系,山不会管你人干什么,它一直就在那里。但风格上总会让人感觉很奇怪。而且这种乡村出去的,即使做妓女回去,一般也会藏着掖着,生怕别人会乱想的。这也是细节。
  小静来自艾滋村,那么疤子拐之前没有想到她很患艾滋病?军子在卖之前没有想过会出麻烦?是否可以在小静被人退回来之后再点明她是来自艾滋村的呢?还是的,疤子和军子的智商高低,是作者给的,作者让他们有多生动或多刻板,那他们就会那样。
  还有阿星数数时,为什么会越过两个数?没有交待。
  前面说在大山里很容易数到一千颗星,结果后面的情节又是在疤子面前第一次数到,结果信仰崩塌。
  说这些不是挑毛病,就是想论证细节的重要性,作者当然会解释,可小说不是给某一个人或特定群体看的,如果它摆在书架上,理论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买。细节就是要照顾到所有人的观感,尽量做到同一性,合理,高智商。读者是不会看作者的解释的。正如我写这篇文章,这就是我的看法,我不了解作者心中真实的想法,也很难听到作者的解释。作者要做到的是尽量别让读者挑出毛病。
  当我看到阿婶狂殴阿星那一段,其实我心里挺替阿婶不平的,因为作者给她的借口不够。毕竟,“神一样纯洁的笑容”,就连我们读者都没法在脑海中感受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笑容。
  我们都希望在我们身边的人能和我们有互动,有交集,有言语上的关爱和感恩,那么,凭什么就一定要让阿婶毫无理由地接受阿星“神一样纯洁的笑容”呢?阿婶并不是阿公阿嬤,和阿星没有血缘关系,还是一个曾经的受害者……当她以七千块钱把阿星给卖了之后,其实在这里,文章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大爆发了。因为我不知道该代入谁,该同情谁,或该跟着谁走?作者没有给我指明方向,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感觉。
  写着写着有点长了,总结一下:第一,就是前面大段文字想表达的主线,没有交待明白,尤其是“神意”的由来刻划极其不够。第二就是细节问题,比比皆是,细节决定智商,决定小说是精品还是泯然众人。前者是本篇小说独有,后者可以决定一切小说成败。
  那么,接下来说说我对《星空的孩子》衍生出来的感悟。
  其实就是信仰问题。
  你信什么?
  在你的心中,你跟着什么走,这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都是共产主义教育处来的“新一代”,我们没有宗教,没有心灵的归依。如果我手里有了权利,有了金钱的控制,那么,我用这些来实现什么?
  包养几个二奶,生几十个私生子,吃喝玩乐,然后感慨一声“老子这辈子值了”,反正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世界是物质的,没有他娘的来生也没有轮回,我不信佛也不信耶稣基督,没有天堂,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十八层地狱。
  我怕什么?
  我没有畏惧。
  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你无所畏惧,所以你可以可了劲的贪污,享受,作践他人,而不怕任何报复。甚至因为享乐掏空了身子,五十多岁时百病缠身,反倒觉得挨一颗子弹就是解脱。
  这就是天朝的现状,上位者的“神灵”和下位者的劫。
  问题是,当文化在这里,任何一个人成为上位者,他同样可能这样做,尽管当他在下面的时候信誓旦旦,说老子如果当了什么什么,肯定不会那样。
  不会吗,你一定会的,因为几千年的文化,你和所有的天朝人一样,都被这个无尽转轮吸引,按照这个轨迹一往无前的冲下去,哪怕粉身碎骨,遗臭万年。
  说实话,现在的天朝人,甚至不如200年以前的天朝人在精神上更丰富一些,那时的人虽然信多神,也功利,没雨求龙王,出海靠妈祖,种地拜土地公,做饭拜灶神……可至少,他们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相信因果报应,便多少能收敛一些。
  现在呢?
  西方人不玩的共产主义,坑爹啊。
  阿星的信仰,只是无数信仰的一种,尽管作者并没有交待他信仰的终极意义在哪里?但这种信仰是所有天朝人缺失的。
  因为缺失信仰,我们没有阿星的纯净,没有他近乎于痴的信任,没有他的执著,没有他的“敬畏神明”,也没有他的勇气!
  因为我们的精神中,有的只是“对人”,而不是“对神”。
  你想在一个阿星那样的白纸上,画点什么呢?
   读完这本不太完美的小说,我没有完全读懂作者想说什么,只是衍生出我自己的感悟。问题是,这个社会的人,其实缺的不是感悟,我们很多人都明白我们缺少精神食粮,少一种愿意去相信的东西,可是,谁给我们呢?
  这才是重点。
  我们如何能够“再相信?”
  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尝试过去了解佛学,读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佛书,也翻过易经,瞄过圣经,跟基督徒聊过很多次。
  可是我发现,在科学主义成长下的我,戴过红领巾,拿过小绿本,写过入党申请书,周围人都是党员的这个我……似乎除了长一些literate,整个人完全陷入了红领巾大队长的梦魇,无法拯救了。
  如果我是阿星,可能我连门都迈不出去,早就被一帮傻叉生吞活剥了。
  阿星只能是一颗星,远远地挂在星空中,你看着它,光芒四射,却永远无法触摸。如果这样的人在你身边,可能你也会像阿婶似的,大嘴巴狂抽,而不管你自己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就连郭明义大哥那样的人,尚且知道挨揍得哭不能笑呢。我们又如何能接收阿星呢!
  一百年以后,或许有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绽放神一样纯净的笑容,可惜,我已等不到那一天。
  而且,神的笑容真的是纯净的吗?
  



         ps:汗,一下写了这么多,有些胡言乱语了,宇宙会不会pk我啊,好在我现在很少出现在游戏里了,说的不对不要见怪啊,我就是这么想的。写小说这种东西,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我是按我自己的标准看的,宇宙的风格或许就是如此,那就权当一笑吧。

zhongbushi 发表于 2012-12-9 20:07:14

回复 65# yool


    基督徒的角度谈“如何去信”的话,确实是比较难的,因为基督教教义讲“拯救”都是“被动”的,不是说你主动去追求求到的,是神对你有个安排,你得救是因为你“信”,而你“信”是因为你“被神拣选”,这个就是新教伦理里面特别强调的一点,换句话说,你不信是因为是神的安排还没有到,“如何才能相信”这是个根本不需要去问的问题。

佛教的话相对能说的比较多,净土宗所谓“四万八千法门”,当然听起来稍微靠谱些的还是靠“守戒律”来“信”的律宗,还有在知识分子阶层比较流行的禅宗,讲究“顿悟”,一开悟就成佛。不过其实汉传八宗甚至非汉传佛教里你去看,没有缘分也是很难“信”的,现在后世佛家很多东西到马祖道一之后都自我消解了,教义经典、仪式戒律都模糊了,修行成了一种生活体悟,类似于艺术观的东西了。

中国人骨子里是世俗主义的,这是两千年传承下来的思维倾向,已经物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几乎是牢不可破,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很难纯粹的去信一个超越的信仰。但我觉得这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1000多年前这种世俗主义让中国避免了西欧中世纪的宗教迷狂,现而今中国社会普遍的所谓“信仰缺失”,很大程度上其实仅仅是对社会高速发展所导致的道德滑坡情况的一种反思,事实上每当社会高速发展或者高速衰落时,总体平均道德水平都是要下滑的,一旦社会恢复稳定,道德水平又会好转恢复,中国在春秋战国时经历过一次,北宋时理学诞生前后又经历过一次,没什么大不了,以后慢慢就会好了。

zhongbushi 发表于 2012-12-9 20:29:59

回复 65# yool


    关于掌门前辈的这篇小说哈,我觉得你读的太琐碎,王国维说作词首先讲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佳句,读文章我觉得也是一样的,首先重要的是“会意”,把握“神意”这个层面上作者想传达的意思,而后才看笔调结构,最后看细节处理,固然细节处理的好是优秀的一个标准,但我觉得如果并非纯粹从文学角度出发的话,一篇文章能够传达一个优秀的“神意”给读者就已经足够了,再套用王国维的话来说,词句细节处精雕细琢,“句秀”也;情节笔调方面匠心独运,“骨秀”也;而以神意、境界动人者,“神秀”也。

阿星身上的气质,一言以蔽之曰:“思无垢”,世俗加于他的越是肮脏得令人不忍,他思想的精纯就越是给人触动。

我觉得,通读全文,得“无垢”二字,足矣。

qdz 发表于 2012-12-14 10:49:04

文人骚客很多呀。

每天一顶,报个到。

wzxb 发表于 2012-12-14 11:48:58

这两天有点时间,拜读了北侠第一文人宇宙大大的这篇《星空的孩子》,既然宇宙大大让真实客观地表达看法,在 ...
yool 发表于 2012-12-9 07:27 PM http://www.pkuxk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开玩笑 怎么会去pk呢,你的坦率只会让我感动,感谢你真实的表达,我看完了一遍,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以及每个人的问题。

wzxb 发表于 2012-12-14 12:07:31

回复 65# yool

回复yool


    关于掌门前辈的这篇小说哈,我觉得你读的太琐碎,王国维说作词首先讲境界,有境界则自 ...
zhongbushi 发表于 2012-12-9 08:29 PM http://www.pkuxk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写小说的一些观点确实和小终说的有点相似,细节并不重要,当然只是我认为的不是小说中最最重要的。但也不能没有细节,一些能够加深渲染故事意境的我都给很多细节描写。比如阿星在海边出生,他先是哭泣,接着睁开眼睛,接着看着星空他微笑了,阿嬷哭泣地说他的眼睛多么明亮,像神一样澄明。这就够了,暗示他和星空有着神秘的联系。阿公去世的时候,这个细节是我精细刻画的,正如addoil那一楼说的“阿公是给阿星一个时间信仰的方式”,所以规定阿星要数一千颗星星,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阿星加深对星空的信仰,同时希望他这辈子都不要哭泣,因为在阿公的眼里,面对生活无论如何得微笑,他也希望孙子这样活着。至于阿公和阿嬷是否在欺骗阿星,小说里没有说到,我第一稿写的是阿嬷和阿公在欺骗阿星的,但是第二稿我没这么写了,但也没说他们也对星空存在这信仰,但是从后来疤子带着阿星去数星星的时候,告诉阿星他恶阿公和阿嬷在欺骗他,可以推测,阿公和阿嬷确实是在欺骗阿星。但他们必须把阿星禁锢在谎言里,因为在苦楚的世界谎言是可以规避痛苦的。
阿公叫阿星数星星能见到神灵的想法,其实就像基督徒对我们传教一样,关于神的存在的循环论证。海德格尔说过什么是信仰,信仰只能通过自身才能得到证明,而这个自身本身都未必是明确的。就像基督徒说的,你要信仰神,神就存在,如果不存在,并不是神真的存在,而是你不真诚。所以阿公才说,你要数星星,数一千颗神就会出现,没出现是因为你哭泣了,所以要坚强。
其他的问题,过几天再系统回答。

wzxb 发表于 2012-12-14 12:14:35

瞧瞧,我对北侠文坛乃至中国文坛作出多大的贡献呀,在我的鼓舞之下,一整批的文学评论家出现了,其中应该有一两个别林斯基吧。

poip 发表于 2012-12-14 12:22:42

路过 帮顶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星空杯”文化月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