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佛经
大概21岁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在逛书店的时候,买了本南怀谨大师写的佛经方面的书,读了没多少,三分之一的样子吧,留下点印象。后来到了杭州,干脆买了《本刚经》来读,是小三十二开的那种,外面有一层厚纸壳,算不得精装,价钱也便宜。我是读不懂原文的,所以选了一本有白话文译本的,里面还有心经,全称是《般若波罗密心经》。心经读了很多遍,有时候也盘着腿,双手合十,装腔作势的默诵,仿佛有那么一点静心的效果。到后来,又仔细读了金刚经里面的内容,觉得其实佛学跟早年读过的哲学差不多,也是一种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东西。虽然如此,但我却不是那种能修成到高僧境界的,因为老想着要赚钱买房子,找老婆结婚之类,一幅地道的凡夫俗子像。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佛经里面的一则故事,大概说的是燃灯佛早年修行的故事,一天,他在厨房做饭,突然看见头上出来了一个闪着金光的佛像,他竟然没有倒地去拜,而是拿着锅铲去赶他走。看完这个故事,恍然大悟,原来佛家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含义是真正修佛的人,心中有善念,有信仰,而并非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这一点,似乎与哲学所说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是相通的。
那以后,偶尔也去寺庙玩,但不会再烧香拜佛。而那本经书,却是仍然会在心烦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至今想不通为什么会去读佛经,想到最后,觉得有一个原由最靠谱,那就是因为头发少,一直都留着2毫米长的头发,跟和尚的光头倒也差不了多少。虽然勉强找到个理由,却带点戏谑性,不禁莞尔。
北大侠客行MUD,中国最好的MUD 本帖最后由 namo 于 2011-12-28 12:57 PM 编辑
你读过南怀瑾的书,应该读的不多吧。其实他在《金刚经说什么》这本书里已经比较详尽地解释了你发现的那些道理。
有一个“烧佛像的和尚”的小故事,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不外乎就是佛家讲究的“不着相”,要让人心无所住,能善护念。金刚经在最开始,须菩提便问世尊“云何降服其心”,说白了就是内心的宁静,人对大智慧的顿悟,而不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南怀瑾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说过,如果你在学佛修持的过程中看到了佛,或者闪着金光的什么什么奇怪现象,以及鼻端闻到檀香之类的,不要以为那是神圣,其实那已经着相了。
但也不是说,你去了庙里就不用拜菩萨,但凭心之所向,拜与不拜皆可,这也是一种悟了。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家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以前不了解,老觉得这东西和封建迷信差不多,和现在很多人一样很不屑。可后来自己想想,为什么那么多精英,社会最聪明的人都去崇信佛学,便也找书来读读。佛学某些时候很强大,解决了许多哲学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而且对锻炼智商很有帮助。我认为若人人都能成佛,那人类的文明将便将达到极至,将会变得更先进。这里的佛并不是偶像,或某个高等级的神、圣人之类的,而是智慧,是心的清净,不执着于欲。这要读一些经典的佛家理论才能有所感悟,南怀瑾的一些小册子真不错,言简意赅,反过来再读经典,便会轻松许多。 我本是有着几分戏说的味道,当不得真。南大师的书,偶尔读一些,确实也不多。个人认为,都是讲的些人生哲理。当然,namo说得相当的深刻,实在是膜拜,北侠果然各种高人都有。我对佛家文化向来持中间态度,对他的经文所传达东西,相当一部分还是很认可的,因为其中的一些道理完全指引人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使人更平和。 和尚,汝今可持否 也就是出于兴趣看了几本佛学的书,不过读这方面的书,心境平和许多,这倒是真的。学佛是很漫长的,不是一年两年十年八年能成的,真按各大师所言,那都是按轮回算的,也是要讲机缘的。 南怀瑾,当下勉强可称为大师的学者
但他的《老子他说》《论语别裁》讲得较为通俗易懂,但有些语文上的缺漏,张中行曾指出过。《圆觉经略说》和《金刚经说什么》讲得好一些。 南老师让我想起了玄南 能持! 就喜欢看美女,这无众生相想破脑壳都想不通...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吃就吃了,看就看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