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gg 发表于 2018-2-5 09:47:36

本帖最后由 aagg 于 2018-2-5 09:51 AM 编辑

回复aagg


    我知道不是苗族的啊,我google的image就是客家土楼,所在区域和苗族分布区域有重叠, ...
zine 发表于 2018-2-4 11:21 PM http://pkuxkx.com/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 苗族是 上古 蚩尤的后人,很牛逼的,黄帝和炎帝其实根本打不过,蚩尤部落冶炼啥的技术很高,因为矿藏都在他们部落,后来黄帝炎帝们通过西北掌握了驯马的技术,依靠这种高科技才战胜了蚩尤部落,后来蚩尤部落跑到了西南,就成为了苗族

苗族比干将莫邪他们还要早,干将莫邪也是南方长江流域的少数部落------就是长江流域江西龙虎山那片的悬棺部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冶铁技术厉害的

至于客家,则是北宋时期河南中州一带的人移民过去的,他们客家话其实更像河南官话

addoil 发表于 2018-2-5 13:37:30

如果开发个蜀山唐门,估计比五毒教的内容的更丰富,资料获取的难度也小很多吧,addoil Z神!!hz7

aagg 发表于 2018-2-5 14:31:48

如果开发个蜀山唐门,估计比五毒教的内容的更丰富,资料获取的难度也小很多吧,addoil Z神!!
addoil 发表于 2018-2-5 01:37 PM http://pkuxkx.com/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资料确实少啊,只有笑傲江湖和碧血剑两本书里有零星记载,而且都与华山有关系
貌似倚天屠龙记里面也有描写----鲜于通那段

seagull 发表于 2018-2-5 15:48:29

+1

要比我大绝情谷强就去上访
hash 发表于 2018-2-3 10:37 AM http://pkuxk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zhangchenyun 发表于 2018-2-5 16:12:58

回复 32# addoil


    你去百度下唐门,会发现有句话金庸除外

bitcoincash 发表于 2018-2-5 17:56:43

本帖最后由 bitcoincash 于 2018-2-5 10:01 AM 编辑

百度了一下蛊:

制蛊法:多于端午日制之,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蛊、蜈蚣之属来制,一触便可杀生。
蛊的种类大致分为十三种:螭蛊、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三尸蛊。
其余有些特殊的,分说如下:
癫蛊:传说多是壮族所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蛊:又谓之“放疳”、“放蜂”。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蚰蛊、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
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有毒的泥鳅。
石头蛊: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
篾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
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
三尸蛊:云南一带的一些苗族部落养蛊成风,极其擅长巫术和制蛊。其所作的毒性最猛烈的蛊中,最出名的是“三尸蛊”。此蛊做法不详,只知道是由蓝、红、白三色毒蛇制成。此蛊投于仇人身中,潜伏片刻后立刻发作,毒性异常猛烈。此蛊寄宿在宿主身体里,吸食宿主精血并注入毒液。使宿主全身痉挛、起毒疮,至死方休。
另外,金蚕蛊和金蚕王要分开,它们是两种虫类。金蚕蛊是苗族人民养的毒害仇人的毒蛊虫,而金蚕王是蚕中之王,通体金黄,身体比普通的蚕大一倍。这两种虫子在云南比较常见,苗族巫师经常服用金蚕王。因为传说金蚕王是一种补品,可以增加修行。


中蛊症状
金蚕蛊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
篾片蛊的害人:是将竹篾一片,长约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过之,篾跳上行人脚腿,使人痛得很厉害。久而久之,篾又跳入膝盖去,由是脚小如鹤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会死去。
石头蛊的害人:将石头一块,放在路上,结茅标为记,但不要给他人知道。行人过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内,初则硬实,三四月后,更能够行动、鸣啼,人渐大便秘结而瘦弱,又能飞入两手两脚,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鳅蛊的害人:煮泥鳅与客吃,食罢,肚内似有泥鳅三五个在走动,有时冲上喉头,有时走下肛门。如不知治,必死无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后,额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见邪鬼形,耳闻邪鬼声、如犯大罪、如遇恶敌,有时便会产生自尽的念头。
疳蛊的害人:将蛇虫末放肉、菜、酒、饭内,给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着即入人身。入身后,药末粘在肠脏之上,弄出肚胀、叫、痛、欲泻、上下冲动的症状来。
肿蛊的害人:壮族旧俗谓之放“肿“,中毒后,腹大、肚鸣、大便秘结,甚者,一耳常塞。
癫蛊的害人:取菌毒人后,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俨如癫子。
阴蛇蛊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则吐泻,然则肚胀、减食、口腥、额热、面红。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蛊行动翻转作声,大便秘结。加上癫肿药,更是没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蛊的害人:中毒的情况,与阴蛇蛊害人相似,但也有些异点。即肿起物,长二三寸,跳动,吃肉则止;蛊入则成形,或为蛇、或为肉鳖,在身内各处乱咬,头也很痛,夜间更甚;又有外蛇随风入毛孔来咬,内外交攻,真是无法求治。
制作方法编辑
殷墟甲骨文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已对蛊毒的制作,作了 象形的“图示”,即在一“皿”形容器中放有多种毒虫。
后世的造蛊之法,多与此相类似。综合典籍及民间流传的方法,蛊毒的制作方法有下面几种。
取诸毒虫密闭于容器中,让它们当中的一个把其余的都吃掉,然后,就把活着的这个虫称为蛊,并从它身上提取毒素。如《隋书·地理志》谓:“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 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
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虫四部”集解引唐代的陈藏器原话说:“……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
宋代的郑樵《通志》也记载说:“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
同一时代的严用和《济生方》中也记载说:“经书所载蛊毒有数种,广中山间人造作之,以虫蛇之类,用器皿盛贮,听其互相食啖,有一物独存者,则谓之蛊。”
宋以后的史载,凡记载有蛊毒的,多袭用了此说,如明代的楼英在《医学纲目》中所谓“两广山间人以蛇虺、蜈蚣、蜒蚰、虾蟆等百虫,同器蓄之,使其自相食啖,胜者为灵以祀之,取其毒杂以菜果饮食之类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图富贵,人或中之,证状万端,或年岁间人多死。”
及在《赤雅》卷下所记壮妇畜蛊的情形和陆次云《峒溪纤志》所记仲苗遗蛊的情形,金蚕蛊术在宋代尤为盛行。宋蔡绦说:“金蚕毒始蜀中, 近及湖广闽粤浸多。”
清张泓《滇南新语》也云:“蜀中多畜蛊毒,以金蚕为最,能戕人之生,摄其魂而役以盗财帛,富而遣之,谓之嫁金蚕。”传说金蚕蛊形状像蚕,通体金色灿烂。唐代人认为金蚕蛊“屈如指环,食故绯锦,如蚕之食叶”,故又称之为“食锦虫”。
有点期待啊,希望5毒教是长精气的教派。。。攻击低点没所谓,能抗伤害或者强buff,debuff.完全靠毒来杀人。看着别人慢慢毒死是种享受啊。。

zylonger 发表于 2018-2-5 21:36:46

好可怕

hash 发表于 2018-2-5 22:21:23

标题

回复addoil
    你去百度下唐门,会发现有句话金庸除外
zhangchenyun 发表于 2018-2-5 04:12 PM http://pkuxk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铁游夏,百晓生,天下武林是一家

veoo 发表于 2018-2-5 23:26:12

唐门
招式
化血镖
百步穿杨
含沙射影
毒蒺藜
满天花雨
唐花怒放
阎王帖
暴雨梨花针
追命箭
天罗地网
观音泪
菩提血
孔雀翎
夺魄箭

有些好像已在北俠存在

zhangchenyun 发表于 2018-2-6 00:02:40

回复 38# hash

我只是说金庸就单单没写唐门。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北侠最有特色的门派(原名五毒教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