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河边雪色 残月裂云而出,林间寒鸦骤起。枫若叶耳中灌满大地震颤的闷响,那是三十匹河西马铁掌踏碎初冻黄土的节奏。王小二的钩镰枪率先刺入地面,枪杆红缨在夜风里炸开血花——死士奋余勇,残兵志尚存。三十杆钩镰枪同时顿地。前排士卒单膝跪地,枪尾抵住肩窝,四十五度斜指的马槊构成森冷刃墙;后排枪兵立如磐石,槊锋平举齐眉,槊杆末端顶住后腰形成三角支点。这是《武经总要》记载的"叠浪阵",每寸槊锋间距恰等于战马胸腔宽度。 韩字旗转出山坳时,枫若叶看清了那"河西龙牙"的獠牙——骑兵俱披冷锻瘊子甲,马颈悬着虎蹲炮改制的火油罐,最险的是马槊长度竟比宋军制式长出二尺。王小二喉间发出低吼,这汴梁老兵突然旋身踢起沙土,扬尘中精准套住三匹头马的眼罩。 第一波冲锋撞上枪阵的瞬间,骨骼碎裂声竟压过了金铁交鸣。枫若叶的陌刀贴着阵隙劈斩,刀光过处,两匹河西马前蹄齐断。喷涌的马血在月光下泛蓝,断蹄上钉着的铁掌赫然铸有"元丰二年"字样——那该是四十年前熙河拓边时的军备。倒地的骑兵尚未咽气,后排同袍已策马踏尸而过。王小二钩镰枪毒蛇般钻入马腹,月牙刃绞出肚肠的刹那,枪杆借力横扫,将右侧袭来的骑手扫离鞍鞯。那落马者胸骨尽碎,却仍挥动骨朵砸断宋军胫骨——枫若叶认得这是大夏"步跋子"死士的癫狂。这般勇猛,枪阵撑了不多久。 阵线开始凹陷。老何独臂擎着半截枪杆突入缺口,铜箍精准卡住劈落的马刀。枫若叶趁机旋身,陌刀自下而上挑开马腹,刀刃在脊骨处遭阻的瞬间,他腕部急抖使出华山剑法的"有凤来仪",刀光如轮,连人带马劈作四截。河西马忽然变阵。剩余骑兵分成两股绕阵侧击,马槊改刺为扫,专取枪兵脚踝。枫若叶瞥见王小二蹬着同袍肩膀腾空,钩镰枪使招"青龙探海",月牙刃生生勾断五步外的马腿筋腱。那汴梁老兵落地时滚入马腹,短刃沿着瘊子甲鳞片缝隙切入,直至刀柄没入骑手肾脏。 月光忽被血雾遮蔽。第三波冲锋接踵而至,这次马匹披着浸透火油的毛毡。韩帅令旗挥动,十支火箭划过弧线,刹那间阵前燃起五丈火墙。热浪蒸腾中,钩镰枪的木质枪杆接连爆裂,士卒弃枪后竟用牙齿撕咬马颈血管。枪阵如锋,过刚必折,这仅是拖延之计,为的是争取片刻,身后同袍能够入城求援。枫若叶的陌刀已卷刃。他反握刀柄砸碎马头,顺势抽出骑兵尸首的骨朵,将华山"玉女十九式"化入钝器。当骨朵第三十七次砸中铁胄时,他听见湟水河畔传来梆子声——那是城头床子弩上弦的讯号。 残存枪阵突然变招。士卒两两背靠,钩镰枪交叉锁死马槊,以肉身作桩逼停战马。枫若叶看见一名士兵腹间插着半截槊杆,却仍用死死抱住敌骑手腕,然后马蹄抬起,人如尘泥。老何独臂扣住马鞍,铁钩在骑手咽喉来回拉锯如挽锯木。敌兵仅有三十余骑,然无甲的轻装步兵几乎不能抵挡。 床子弩的咆哮撕裂夜空。三支鸭嘴箭带着铁链没入敌阵,倒钩展开的瞬间,十二匹河西马被绞成肉块。枫若叶拽着铁链腾空时,最后瞥见韩帅的兜鍪掀飞。 残存九十七人退入湟水门时,枫若叶的胫甲已嵌满碎骨。然后他们便惊觉闯入了更为血腥的修罗地狱。
城门甬道青砖上,两道车辙印泛着暗红——东侧辙痕宽而浅,缀着官窑特有的冰裂纹釉;西侧窄辙深陷寸余,青铜轴套的饕餮纹与秦陵兵车如出一辙。 东长街忽起白烟。十二名大明铳手以酒肆柜台为掩体,鸟铳架在醋坛缺口处。铅子击碎秦军重盾的刹那,枫若叶看见盾面迸出火星——那字面若有人识得,当知晓这是大秦卫戍军的标识。"夺盾!"老何铁钩勾住半截门闩,独臂抡圆砸向明军火器队。榆木门闩撞翻药葫芦,泼洒的火药触着未熄的铳口,将三名铳手烧成火团。王小二趁机率七名钩镰手贴墙疾走,月牙刃专削秦军重盾底缘——这是破魏武卒方阵的古法,刃口与青铜盾沿刮擦的尖啸,惊得战马人立。 秦军变阵快得骇人。两翼长戈手突然弃戈,自腰后抽出尺长青铜铍,此物在大宋军中无人能识。枫若叶陌刀横斩,刀锋在铍身刮出蓝火,借势旋身使招"太华削云",刃口自下而上剖开三重犀甲。那秦兵倒地时,怀中滚出簇竹简,墨书小篆清晰如新。正当苦战之计,西市方向传来闷雷。三具虎蹲炮齐射的铁砂,将秦军盾墙轰出丈宽缺口。明军刀牌手趁机突进,雁翎刀专斩足踝,却见秦军阵中升起青铜轺车,车顶铜人手臂机关转动,暴雨般的三棱箭笼罩半条街巷。大宋残兵在这两军交战正酣之时,就这么血淋淋闯进了战阵中央,被东西两侧的军阵挤得粉碎。老宋扬声大喝:“退!退!快退!”然而激雷阵阵,根本无人听清。枫若叶拽过尸体为盾。箭矢穿透皮肉的噗嗤声里,他瞥见王小二右肩钉着枚弩箭,箭杆竟裹着未干的生漆。"向瓦市撤!"老何铁钩劈断拦路戈杆,钩尖挑飞秦军发髻。残众冲入绸缎庄的刹那,枫若叶嗅到刺鼻硝烟——五名明军火铳手竟在二楼架起迅雷铳,这五管连发火器根本是闻所未闻,大明这两个字,在宋军中也从未听说过,更不知何时占据了湟中。铅子击穿绸缎的闷响中,枫若叶挥刀斩断承尘。坠落的梁木砸翻火药桶,爆风掀飞秦军轺车铜盖,车中滚出的非是统帅,而是尊青铜人偶,偶身铭文泛着幽光。 残众退至十字街口,东西两路追兵已呈合围之势。明军以佛郎机炮轰塌钟楼,借砖石废墟构筑铳台;秦军则用青铜耒耜掘地成壕,壕沟内倒插的铍刃泛着孔雀蓝毒光。枫若叶背靠断碑喘息,碑文"湟中置郡"四字被血污浸透,其下小字"元狩二年"却如刀刻新痕。王小二突然暴起。这憨贼腹插三箭,却以钩镰枪撑地飞掠,月牙刃勾住明军佛郎机炮的子铳闩。子铳炸膛的瞬间,三十斤火药将东街牌坊轰上云霄,纷落的碎木中竟夹着片万历通宝,钱纹在热浪中扭曲如蚯蚓。借硝烟掩护,残众突至北城墙根。枫若叶的陌刀劈砍墙砖时迸出火星——青砖接缝处淌出铜汁,竟是秦军熔毁青铜器浇筑的城芯。老何铁钩在砖缝抠出半枚箭簇,簇身"少府"铭文未锈,箭杆断口年轮却显示千年树龄。“这他妈的根本就不是湟中!”枫若叶大吼,“起码不是我们来的那个湟中!” 秦军弩阵的梆子声迫近。最后一支钩镰队结成"十绝阵",八人持枪锁马,九人滚地斩蹄,余者皆口衔利刃扑抱弩手。枫若叶踩着一具具同袍尸体腾挪,陌刀劈断弩弦的刹那,他听见城头传来金钲声——那本该在酉时鸣响的暮鼓,此刻却敲着《诗经·秦风》的节拍。 残月再临城头时,九十七人仅余四十一。 残阳将湟水染成锈铁色时,韩帅的玄鸟旗在河西马嘶鸣中展开。三千秦军锐士列阵如棋盘,每纵列重盾手与长戈手间隔三步,恰是佛郎机炮霰弹的最大散射盲区。溃逃的宋军撞上阵角瞬间,最前排盾手突然下蹲,露出后方五百张蹶张弩——机括松弦声整齐如裂帛,百斤臂力才能拉动的青铜弩,此刻竟由俑兵般僵直的士卒轻松操控。 枫若叶的陌刀劈开两枚弩箭。箭头扎入河滩卵石,簇身"少府工室"的铭文竟在石面蚀出青烟。他瞥见溃散的秦军溃兵与韩帅本阵接触刹那,那些身插明军铅子的伤兵突然挺直脊背,伤口涌出的非是鲜血,而是粘稠的陶土浆液。 明军火器队抢占了河堤高地。三辆偏厢车首尾相接构成炮台,大将军炮的炮口却对准了己方溃兵——铅弹裹着火药撕碎百余人后,残肢断臂竟成了阻敌的肉障。一名宋军枪兵拖着半截肠子生生撞入秦军队列,钩镰枪挑起具无头尸挡在胸前,尸身被后续铅子击中时,脊椎骨碎片竟嵌入三名秦军眼眶。 韩帅令旗忽变。弩阵后撤三步,三百乘战车自两翼突出。这些改良过的秦驷马战车,车轴加装三尺长的青铜错金锯,轮转时锯刃割裂冻土,将明军布设的火药引线尽数搅碎。枫若叶的陌刀劈断车衡时,车右武士的铜殳突然炸裂,飞溅的青铜破片嵌入他锁骨——那竟是内藏火药的机关殳,爆破原理与明军万人敌雷同。 "装子铳!"明军把总嘶吼声里带着哭腔。佛郎机炮的九个子铳已打空七个,装填手颤抖的手指却将火药撒了满甲。当秦军战车锯刃切入炮车轱辘时,点燃的火药桶将五名炮手抛向半空,燃烧的肠衣在空中炸成血雨,淋在青铜甲胄上滋滋作响。河滩地突然塌陷。混战的军阵坠入暗渠,枫若叶的陌刀卡在渠壁,刀身映出渠底骇人景象——历代战死者尸骸被树根贯穿,根系间缠绕着未爆的震天雷与秦代火鹞。已经分不清那一方的士兵从浮木下突然现身,钩镰枪戳穿渠顶秦军脚掌,那伤兵足心涌出的陶土瞬间凝固,将其与青石渠顶浇筑成整体。 韩帅亲率重甲士踏阵。这些巨汉披挂的并非传统皮甲,而是用青铜齿轮拼嵌的机关铠,关节处预留的弩机孔洞喷射着毒蒺藜。老何的铁钩在铠甲缝隙勾出串火星,突然扯住枫若叶暴退——钩尖粘着半片带齿轮的皮肤。明军三眼铳在十步内发威。三支铳管轮射的铅子打碎秦军面甲,然而面目凶狠的秦军士兵伸出双手,将明军铳手脖颈绞成麻花。枫若叶的陌刀斩断锁链时,刀刃迸出蓝色鬼火,照亮河面漂浮的奇异通宝——这些本该沉入河底的铜钱,此刻却在血水上组成八卦阵图。 暮色吞噬战场时,人体零件已堆砌成新的地貌。某具秦军尸首的腹腔成了火器发射台,五支鸟铳插在肋骨间齐射;某明军把总的首级卡在青铜齿轮中,须发被机括带动着上下点头;韩帅的坐骑被铅弹削去半边马头,剩余半张马脸仍在啃食宋军断腿。 幸存者退至渡口。四百人曾于此寒锋雪色,饮酒渡江,仅仅一夜过去,余者仅五。
|